蓝白街道牌出现之前
中国青花瓷“征服”欧洲人的历史
蓝白配
澳门街道名牌的设计,形式参照葡萄牙瓷砖画,蓝白相配,富有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质和艺术性。
好看好拍的背后,追溯始源,葡萄牙瓷砖画和中国的青花瓷器,虽同样起源古波斯,但关键是400多年前,澳门作为古代中国和欧洲之间瓷器贸易的起点之一,由葡萄牙人在此把青花瓷器运往欧洲售卖,结果掀起西方国家的中国瓷器热潮。
▲葡萄牙瓷砖画制作工艺
在2020年获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
更没想到,青花瓷在葡萄牙发展成高层次艺术,并以瓷砖画等形成,渐渐成为葡萄牙国粹,最后回到澳门,成就了小城街牌的设计。
▲澳门博物馆存有不少
瓷片与瓷器文物展品
打卡之外,能说得上青花瓷和葡萄牙瓷砖画之间的关系,就证明我们对澳门的历史又多一点了解了。
白马行?是街不叫街
澳门街道俗称多
伯多禄局长街
澳门有不少名字冗长的街道名称,这在华语地区来说十分罕见。这些街名大多以葡萄牙军政要人或历史名人命名,再以粤语音译出来,读起来比较拗口,居民习惯另起好记的名字用作日常沟通,久而久之俗名可能比正式街名更为人熟知。
因此,不少街道的路牌,除了写街道正式名称之外,也会用括号把俗称附上。每一个括号内,都记录着澳门的历史记忆。
像有160多年历史的伯多禄局长街,是澳门第一条水泥街道,古时称为“医院街”,因当时此街上设有医院,但居民认为医院街称呼不吉利,又因街上有一渣甸洋行专营一种“白马牌”威士忌,看到竖起有白马标志,居民便开始称此街为“白马行”了。
澳门最古老的三条街道
关前正街、草堆街、营地大街
消失的风景
有些澳门街名,看着和今天周边环境毫无关联,但却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轨迹。
例如,并称澳门最古老三条街道的关前正街、草堆街、营地大街。在还没有填海造地以前,关前街是沿海街道,关前正街的“关”,正是当时的粤海关澳门关部行台。草堆街真的是用来堆放禾草。
至于营地大街,今天商店林立,连葡文名也解作“商人街”,而中文“营地”,原来指的是昔日明清政府为防御海盗及葡人越界占地,曾在此处开土立营、驻扎军队的历史。
美女巷、情人街
浪漫之外还有趣怪
路环
今天,说到澳门最著名的网红“街道",位于澳门半岛大三巴牌坊旁的“恋爱巷”肯定位列其中。
恋爱巷
当你过海到了离岛
特别在路环
会找到更多好景点
澳门早期的街道,特别是那些中式村落街巷,起名都比较“土法”,街道附近有什么就叫什么,地形像就什么就叫什么。
加上早期中国与西方人在文化理解和语言翻译未像今天那么成熟,结果街名要起双语时,偶尔就会在转化过程中,擦出一点奇异的花火。
今天,很多澳门的街巷,都因为这些有趣的街道名牌,而成为著名打卡点,不少居民和旅客是真的慕“名“而至。街道牌衍生的产品,也成为其中一种热门的旅游纪念品。
氹仔官也街附近也有不少趣味街牌,例如这个“跛脚梯”。顺带一提,官也街是澳门第一条行人专用街道。
▲氹仔官也街附近也有不少趣味街牌,例如这个“跛脚梯”。顺带一提,官也街是澳门第一条行人专用街道。
澳门的趣味街道众多,相对来说位置比较集中,多跑几个景点也不会很累。配备智能手机,以及地图绘制暨地籍局的“澳门地图通”输入街名,更可以按导航轻松到达。
想继续【发现澳门】?
想要了解更多
由特区政府多个部门设计的步行路线
可参阅原文链接
了解更多路线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